常天丞:我看过凌晨四点半的杭州 | HSYLCer专访
编者按
2006年至今,已经是HSYLC陪伴我们的第12年。12年时间,从峰会走出了超过一万名的伙伴。他们或许是常人眼中的 “哈佛女神” 沈赫赫,又或许是从镇江走向哈佛的“小镇女孩”杨枝叶,但每一个头衔背后,其实都是一个有趣得不得了的鲜活灵魂。我们希望学生成长的路是“不拘一格”的,也希望他们的个人经历能给更多同学启发。
又到了周末,今天我们的第三期HSYLCer专访栏目终于迎来了一位(天蝎座)男同学:
常天丞
2016 HSYLCer & HWeeker
即将就读于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
我有一个叫做“凌晨四点半”的微信群
常天丞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。
和我们第一期的哈佛女孩李瑞怡一样,在学长和学姐的口耳相传中,参加哈佛峰会似乎已经变成一项“传统”。
启程去杭州之前,常天丞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“introverted”(内向)的人,选择申请峰会,主要也是被峰会的博雅教育概念所吸引。
“我一直很想体验Liberal Arts Education (博雅教育) 的教育模式,这无疑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检验和学习的过程。”
从第一天的“破冰”环节开始,这趟旅途的一切似乎都有了很多不一样。
在峰会的House Event(分学院活动)以及Seminar(超小型课堂)开始前,都会有一个“破冰”的环节。在常天丞看来,这个环节可以很快让他对团队中的每个人形成初步的印象,而峰会的这种活动模式,本身也很利于“人际交往”。
从起初的拘谨、陌生,到后来的自信和熟悉,一次又一次的活动让他收获了比学习经验更重要的事情,甚至于让一个内向的天蝎座男生,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始对认识新面孔多了几分期待,“峰会成员的包容和热情,让我逐渐放下包袱,浸润其中。也深感幸运,能在峰会中遇到一群有趣的灵魂。和他们相处时,毫无人际关系的复杂感。”
而其中最让常天丞难忘的,是在峰会结束前一晚,他与一众伙伴在楼顶彻夜等待的那一场日出。
等待日出的那天晚上
“我在整个峰会中关系最好的7位都来自同一个分院。我最喜欢的这个小group本身,就很好的诠释了‘diversity’(多样性)这个词。”
常天丞告诉我们,在这个8人的小组里,有即将面临人生抉择的高三党,也有刚刚升上高二的新鲜人,有甜到不行的小情侣,也有专注孤独的单身狗。
上海,广州,南京,杭州,宁波,香港,台湾。
清晨5:20,被云层遮挡的“不完美”日出
完完全全来自不同地方的几个人,在哈峰相遇并结为挚友,临别的那一天晚上,“大家都意识到离别将近,所以更加珍惜余下的时间。‘凌晨四点半’,是我们的讨论出的组名。虽然由于天气原因,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旭日东升,但阳光努力穿透云层的美好景象,却能常驻心间。”
哈峰结束后同游西湖
致哈峰这个好朋友:从期待到怀念
接到录取到哈峰开始前,常天丞感受到的是期待和紧张,而八月的仲夏夜之后,哈峰就更像是一个值得常常记起的老朋友。
2016年11月,HWeek(哈峰校园行)的临行日之前,他特意提前一天抵沪,是为了和四位刚好也在上海的伙伴相约见面,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几个月之前的夏天。
“峰会期间,自己每天都会期待明天,期待新的课程,期待和同学再见面。课程和活动的多样性,让自己对生活,有了盼头。很难得。我一直觉得人活着的大部分时侯是被动的,人类社会的规则、门槛很多,你在遵守一条一条规则、跨过一道一道门槛的路上,渐渐就迷失了自我,忘了自己为什么要上路,甚至倍感疲惫。而峰会的一切,给了我主动追求的理由。”
在HWeek期间,他也同样在主动找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,而在找寻的过程中亦有所收获。
与哈佛大学Lawrence Summers教授的合影
“亲历哈佛校园本身,就足以让人兴奋。能与哈佛教授和学生一起学习、讨论,这样的机会对一个来自中国的高中生来说,实在难得。之后的一晚,我参加了一个由四位哈佛教授举行的对公众开放的讨论会,分析Trump当选对美国社会未来的影响。期间座无虚席,不少晚到者只能席地而坐直至门外。尤其是问答环节,公众提问之’辛辣’、对政治的热情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,让人震撼。总的来说,收益良多。”
Hweek期间,参与对Trump当选的讨论会
今年三月,一次偶然的机会,常天丞看到了由The Economist(《经济学人》)举办的一个比赛——制作一段45秒的视频、分享对某个问题的看法。结果他“意外”地获得了第一名,并受邀参加了《经济学人》在香港的活动。
对于能够夺得比赛冠军,并参与一场由诸多企业CEO和相关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分享构成的会议,他深感幸运。但转念一想,这和峰会期间面对Seminar(超小型课堂)的议题,并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是一个道理。
“可能暂时,我们的想法尚有局限性。但既然有想法,为何不说出来,和大家讨论?” 这一点,他在Hweek期间,也深有体会:
“很多时候,当代诸多社会问题的复杂性,足以让众人望而却步。而此时,总有一群人,虽千万人吾往矣,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。”
申请季:最好的套路,就是走自己的路
最后,我们也请常天丞为许多关注HSYLC的同学提供一些关于申请国外大学的建议:
“客观的说,我觉得所谓的‘套路’是存在的。中国的留学圈流传着各式‘法则’、‘经验’,很是混乱。有人说这些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,可以造福后人。但我更推崇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、走自己想走的路,毕竟自己做的决定,即使输,也心服口服。我想强调的是,唯一应遵循的标准,应是学校官网所提供的信息。因此,如果你觉得自己足够优秀、足够特别、心怀大志,请一定要永志不忘。”
“Be committed to reason.
Don’t give up on idealism!”
最后的最后,常天丞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大家:
时势真恶。
你们要求善,
不要求恶,
就必存活。
--- 圣经 《阿摩司书》
愿每个人都可以走上自己想走的路。
如果你也愿意分享自己的HSYLC故事
欢迎在文末留言
或投稿至haa@hsylc.org
邮件标题格式为——
【HSYLC投稿+姓名+20××年校友+来稿标题】
2017年哈佛峰会全球报名已启动!
学生申请截止:
常规批:5月31日
高三/特殊申请:6月18日
志愿者申请截止:
提前批:5月1日
常规批:6月1日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或登陆哈佛峰会官网
http://www.hsylc.org/→“报名申请”→“成为学生”/“成为志愿者”进行峰会申请
相关阅读:
*斜杠青年刘荞溪:世界就是最好的大学 | HSYLCer专访
及时获取更多最新哈佛峰会信息
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:Harvard_HSYLC
及官方微博: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HSYLC
长按关注哈佛峰会官方微信公众号
长按关注哈佛峰会官方微博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即刻申请哈佛峰会